工程病毒样颗粒的定向进化,提高生产和转导效率

作者:杜卓芯 时间:2024-11-29 点击数:

当前,安全高效地将大分子递送至细胞是许多新兴治疗方法面临的挑战。病毒载体存在一些局限性,如货物尺寸限制、DNA整合风险和基因编辑剂的长期表达等。非病毒递送方法虽能减少脱靶编辑,但在肝外组织的治疗应用中仍面临困难。202411月,Aditya Raguram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“Directed evolution of engineered virus-like particles with improved production and transduction efficiencies”的研究论文。研究团队此前开发的Engineered virus-like particleseVLPs)在细胞培养和小鼠体内展现出高效的蛋白递送和基因编辑能力,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其特性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他们开发了一种定向进化系统,该系统通过在eVLP包装的核糖核蛋白( ribonucleoproteinRNP)货物中加载含有条形码序列的引导RNA来识别不同的eVLP变体。

研究人员首先验证了条形码引导RNA与功能性eVLP生产的兼容性,并证明其可用于区分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eVLP变体。接着,他们应用该系统对eVLP衣壳进行突变和选择,发现野生型鼠白血病病毒(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MLV)衣壳不利于包装非天然蛋白货物,通过重塑衣壳内表面可改善eVLP的特性。通过对生产和转导选择的结果分析,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组有潜力的衣壳突变体,并进一步评估了它们的效力。最终,他们开发出了第五代(v5eVLPs,其在多种细胞系和人源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(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HSPCs)中均表现出v4 eVLPs更高的基因编辑效率。此外,研究还发现v5 eVLPs在货物包装和释放、衣壳结构和粒子大小等方面均有改进。这些改进使得v5 eVLPs在基因编辑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潜力,有望为基因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该研究为开发改进的eVLPs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,有望推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,为治疗多种疾病带来新的希望。

1 条形码eVLP进化系统的验证。a,条形码eVLP进化系统概述。b,模拟生产选择实验的示意图,其中条形码1与功能性Gag-ABE构建体相连,条形码2与非功能性ABE仅(无Gag)构建体相连。c,在生产细胞genomic DNAgDNA)或eVL包装的 single-guide RNAssgRNAs)中检测到的条形码1 2的频率。d,模拟转导选择实验的示意图,其中条形码1与野生型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VSV-G)包膜蛋白相连,条形码2与受损的VSV-Gmut包膜蛋白相连。e,在eVLP包装的sgRNA或递送的sgRNA中检测到的条形码12的频率。

2 条形码eVLP衣壳选择。a,条形码eVLP衣壳文库生成示意图。b,改进eVLP生产和改进eVLP转导的选择概述。c,生产选择和转导选择中每个衣壳突变体的平均条形码富集值。

3 v5 eVLP的表征。av5 eVLPGagQ226P-Pro-Pol内的Q226P突变体示意图,位于内部p12-衣壳蛋白酶切割位点的直接下游。bv5 eVLPGagC507V-ABE内的C507V突变体示意图,位于核衣壳结构域的CCHC锌指基序内。c,在v4v5 eVLP 中检测到的裂解ABE货物的百分比。d,通过抗Cas9和抗MLVp30ELISA定量每个eVLPABE分子(方法)。e,使用sgRNA 特异性引物通过RT-qPCR测量eVLP包装的sgRNA丰度的倍数变化,相对于v4 eVLP中的sgRNA丰度进行归一化。ce,条形反映n = 3个仿行的平均值,点表示单个仿行值。fv4 eVLP的代表性冷冻电镜图像。gv5 eVLP的代表性冷冻电镜图像。比例尺,50nmh,在v4v5 eVLP的冷冻电镜图像中观察到的eVLP衣壳类型的分类和定量。条形反映了n=551个总v4 eVLP n=577个总v5 eVLP的样本比例的平均±s.e.m.i,定量冷冻电镜图像中观察到的每个包络v4n = 384)或包络v5 eVLPn=438)的颗粒直径。颗粒计数的离散直方图用Akira样条曲线进行插值。



原文链接:Directed evolution of engineered virus-like particles with improved production and transduction efficiencies | Nature Biotechnology

doi10.1038/s41587-024-02467-x


版权所有 © 2020 成都大学抗生素研究与再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 后台管理 

电话(Tel):028-84216506  邮箱(E-mail):siiasiia@163.com 

地址(Addr):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  蜀ICP备10000600号